UBUNTU 8.10 - 解決新增硬碟或外接硬碟沒有資源回收筒問題
UBUNTU 8.04 / 8.10 在新增外部硬碟時不會自動建立資源回收筒
所以在外接硬碟 , 刪除檔案時會出現訊息 , "無法移動檔案到回收筒"
這樣對某些人來說 , 可能不會有困擾 , 反正刪除了就刪除了
但是有時候人有失手 , 萬一誤刪了就再也救不回來了 ,
所以還是要設定資源回收筒比較保險一點
注意事項: 本篇文章只適用於 格式化為 ex3 , fat32 的硬碟磁區
如果是格式化 ntfs 的硬碟磁區 , 目前此解決方式無法解決問題
<我用 USB 隨身碟進行測試發現的結果>
症狀:
新增外接硬碟(包含使用 硬碟分割編輯器 去增加硬碟分割跟格式化)
不會自動新增 資源回收筒
原因:
在外接硬碟沒有 , 回收筒的目錄
為了保險起見 , 還是要先讓檔案可以移動到回收筒之後 , 再決定要不要清除回收筒
解決方式:
開啟終端機 Terminal
輸入以下指令:
cd /media/M500-1
sudo mkdir .Trash-1000
sudo chown demo .Trash-1000
然後移除外接硬碟
重新接上外接硬碟 , 讓 UBUNTU 重新 Auto mount
應該就可以有 資源回收筒 ,
說明:
(a)
M500-1 是你的外接硬碟經過 UBUNTU 自動掛載上去 /media/ 下的名稱 ,
看看你的硬碟名稱為何 , 請修改為你自己機器上的名稱
(b)
sudo chown demo .Trash-1000
demo 是指你目前登入電腦的帳號名稱 , 看看你的帳號是甚麼 , 換掉demo
測試方式:
在外接硬碟 , 透過檔案瀏覽器 ,
EX: 在 /media/M500-1/SUB1 目錄 下
按下滑鼠右鍵 , (新增文件->空白檔案) , 新增一個空檔案 , 然後刪除那個空檔案 ,
看看是否仍然會跳出 "無法移動檔案到回收筒"
如果不會就是成功了 ,
接著可以看看刪除的空檔案是否出現在外接硬碟的 .Trash-1000 裡面的子目錄下
如果是 , 表示資源回收筒手動建立成功
(檔案瀏覽器 , 要在功能表選擇 -> 顯示-> 顯示隱藏檔 , 這樣才會看到 .Trash-1000的目錄)
備註:
(1)沒有必要去修改 /etc/fstab , 因為沒用 , 會有權限問題 ,
(2)上述作法是單一使用者的作法 , 因為我的電腦都是個人用
UBUNTU 8.04 / 8.10 在新增外部硬碟時不會自動建立資源回收筒
所以在外接硬碟 , 刪除檔案時會出現訊息 , "無法移動檔案到回收筒"
這樣對某些人來說 , 可能不會有困擾 , 反正刪除了就刪除了
但是有時候人有失手 , 萬一誤刪了就再也救不回來了 ,
所以還是要設定資源回收筒比較保險一點
注意事項: 本篇文章只適用於 格式化為 ex3 , fat32 的硬碟磁區
如果是格式化 ntfs 的硬碟磁區 , 目前此解決方式無法解決問題
<我用 USB 隨身碟進行測試發現的結果>
症狀:
新增外接硬碟(包含使用 硬碟分割編輯器 去增加硬碟分割跟格式化)
不會自動新增 資源回收筒
原因:
在外接硬碟沒有 , 回收筒的目錄
為了保險起見 , 還是要先讓檔案可以移動到回收筒之後 , 再決定要不要清除回收筒
解決方式:
開啟終端機 Terminal
輸入以下指令:
cd /media/M500-1
sudo mkdir .Trash-1000
sudo chown demo .Trash-1000
然後移除外接硬碟
重新接上外接硬碟 , 讓 UBUNTU 重新 Auto mount
應該就可以有 資源回收筒 ,
說明:
(a)
M500-1 是你的外接硬碟經過 UBUNTU 自動掛載上去 /media/ 下的名稱 ,
看看你的硬碟名稱為何 , 請修改為你自己機器上的名稱
(b)
sudo chown demo .Trash-1000
demo 是指你目前登入電腦的帳號名稱 , 看看你的帳號是甚麼 , 換掉demo
測試方式:
在外接硬碟 , 透過檔案瀏覽器 ,
EX: 在 /media/M500-1/SUB1 目錄 下
按下滑鼠右鍵 , (新增文件->空白檔案) , 新增一個空檔案 , 然後刪除那個空檔案 ,
看看是否仍然會跳出 "無法移動檔案到回收筒"
如果不會就是成功了 ,
接著可以看看刪除的空檔案是否出現在外接硬碟的 .Trash-1000 裡面的子目錄下
如果是 , 表示資源回收筒手動建立成功
(檔案瀏覽器 , 要在功能表選擇 -> 顯示-> 顯示隱藏檔 , 這樣才會看到 .Trash-1000的目錄)
備註:
(1)沒有必要去修改 /etc/fstab , 因為沒用 , 會有權限問題 ,
(2)上述作法是單一使用者的作法 , 因為我的電腦都是個人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