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7年12月30日 星期日

中文姓名欄位長度有沒有跟著修改??


中文姓名欄位長度有沒有跟著修改??

中文姓名欄位長度有沒有跟著修改??





看看最近的新聞
http://tw.news.yahoo.com/article/url/d/a/071227/8/qo7s.html

爭取8個字名 原民婆婆累翻了

原文部份摘要:

拿到剛剛出爐的身分證,看著姓名欄裡的名字「黎百.辛系.拉拉庫斯」,心裡充滿激動。黎百.辛系.拉拉庫斯:「真的,我真的太高興了!我實在是感到很高興啦,總算我可以大聲地說,我是『拉拉庫斯』的孩子。」

原文部份摘要到此結束


在做系統設計時 , 關於中文姓名 , 一般都只會保留 4 個中文字長度 (如果是用 big5 編碼就是 8 個byte)
看一下上面的新聞 , 8個字的中文姓名 , 還要加上.的分隔字元 , 算算至少是10個中文字 , 就是 20 個 byte長度 ,

為何要談這個 , 因為這個會跟你的資料庫要保留的資料欄位長度有關 ,

同時也會跟你的報表設計有關

以報表來說 , 在設計時 , 一定會試著去套一些資料 , 然後看看欄位的內容會不會壓到隔壁的欄位 , 如果會 , 可能就要調整欄位間的間隔 , 字型大小等等 , 但是在套資料時 , 中文姓名決大部分都是使用3個字去套 , 根本就沒有想過要用到 10 個中文字的長度去套

另外企業要對客戶送出資料時 , 收件人的姓名也會置中 , 然後中間加入適當的空白,或者加大字型
但是那是 3 個中文字的作法 ...


所以除非你們的系統或是你們的客戶未來不會有原住民 ,
如果有的會, 就必需要考慮進行 , 有到 10 個中文字長度的中文姓名欄位....


問題是, 原住民的中文姓名(漢字翻譯姓名) , 長度加上分隔字元.最長的名字到底是多長?
誰能夠回答這個問題呢???

2007年12月21日 星期五

軟體介紹-Omondo- UML 繪圖工具(有免費版的) ,支援UML2

Omondo UML
這一套也是基於Java Eclipse 平台開發出來的UML繪圖工具 ,
所以需要Eclipse , 然後支援UML2的標準

重點是他們也是有釋出免費版

步驟很簡單:
到這個網頁去
http://www.eclipsedownload.com/download_free_eclipse_3.3.html

上面把你需要下載的檔案 ,都變成網頁的連結 ,所以你需要下載以下這五個檔案

Eclipse is required.
Bundled EMF (Eclipse Modeling Framework )
Bundled GEF (Graphical Editor Framework)
mdt-uml2-SDK
Bundled UML2
超連結都在上面的網址裡 , 直接跟著網址網頁裡面的超連結下載就是...

(1)解壓縮 eclipse-SDK-3.3.1.1-linux-gtk.tar.gz(注意這是Linux用的) ,會得到一個eclipse 目錄
(2)解壓縮 emf-sdo-xsd-SDK-2.3.1.tar.gz (會得到一個eclipse 目錄 , 請跟(1)的目錄合併)
(3)解壓縮 GEF-ALL-3.3.1.tar.gz (會得到一個eclipse 目錄 , 請跟(1)的目錄合併)
(4)解壓縮 mdt-uml2-SDK-I200709211011.zip (會得到一個eclipse 目錄 , 請
跟(1)的目錄合併) <---

然後把把(1) eclipse 目錄放到一個特定目錄如 /opt 下(變成 /opt/eclipse)

接著執行安裝動作
開啟終端機 執行以下指令,
sudo java -jar eclipseUML_E330_2007_freeEdition_3.3.0.v20071030.jar

接著會出現GUI安裝視窗 , 其中會詢問你的 eclipse裝在哪裡 ....

然後就是下一步 ,下一步裝好後


當然就是啟動你的 eclipse 來玩....

另一個免費而且支援UML2的UML繪圖工具

還是沒抓圖 ....有點懶

2007年12月11日 星期二

下載安裝離線版維基百科

下載安裝離線版維基百科


不需要一定要掛在網路上
<嗯 , 硬碟空間要夠大 , 如果妳想要下載英文版的 維基百科 , 如果是中文版的也不小 維基百科>

合不合法? 當然合法 , 在合理的使用範圍內

環 境的準備: (以下是以在 Ubuntu 環境下作說明 , Windows其實應該也適用)
請參閱我的

在UBuntu 7.10 上安裝設定 UBuntu Mediawiki

http://tw.myblog.yahoo.com/jw!9b0o7zqYEQTp3BKYq3oYpZO.gQ--/article?mid=578&prev=583&next=567

說 明 ,並且將 Mediawiki 安裝設定完成


注意:
在要繼續往下作之前 , 如果你已經在你的 Mediawiki上有編輯一些頁面了 ,請你自己想辦法把它備份下來 , 因為接下的動作可能清掉你原有的頁面....

八道程序完成下 載安裝好你的離線版維基百科....<不過你的硬碟空間要留夠...>

(1)下載離線版維基百科
下 載 維基百科備份檔
到官方網站頁面 http://download.wikipedia.org/
選 擇 連結 Database backup dumps (http://download.wikipedia.org/backup-index.html)

在 此頁面中 ,
如果是中文版維基百科 , 尋找 zhwiki
如果要英文版維基百科 , 尋找 enwiki

這裡我們使 用 中文版維基百科 作範例
到此頁面中
http://download.wikipedia.org/zhwiki/20071119/
All pages, current versions only.
pages-meta-current.xml.bz2 239.6 MB
( http://download.wikimedia.org/zhwiki/20071119/zhwiki-20071119-pages-meta-current.xml.bz2)
將 它下載下來 ,下載完成後, 千萬不要把它解壓縮...

(2)清除相關既有頁面資料
使 用 MySQL QueryBrowser 連線 MySQL
Server Hostname: localhost
UserName: root
Password: XXXX
然後資料庫選擇 wikidb
輸入以下指令 , 並執行
delete from page;

delete from revision;
delete from text;

(3) 準備匯入工具所需要的環境
在這裡 ,你必須要安裝好 JDK , (Ubuntu下套件管理程式選擇 sun-java5-jdk ,如果套件管理程式有附件套件提示需要選擇 ,也請選要安裝)
而且 MySQL JDBC Driver 也需要安裝(Ubuntu下套件管理程式選擇 libmysql-java (這是JDBC Driver for MySQL) ,如果套件管理程式有附件套件提示需要選擇 ,也請選要安裝)

(4)下載匯入工具
請 下載此工具 , 到你的機器上 , 假設下載到你的桌面上
http://download.wikimedia.org/tools/mwdumper.jar

(5) 匯入動作前的注意事項
在這裡因為是只匯入中文部份的維基百科條目(檔案只有幾百MB) , 所以有些相關的參數設定 ,都只需要預設值就可以執行

如果你是要匯入英文版的維基百科 , 那包含 MySQL , 跟Java的參數都需要再微調

(6) 執行匯入動作
以下動作 ,會跟你的電腦速度有關 , 可能至少要作一兩個小時 , 不過在同時間 ,你還是可以使用電腦
現 在開啟一個命令列視窗 , (我們假設下載下來的資料檔跟匯入工具都放在桌面上)
輸入以下指令(下面這是一行指令)
java -jar mwdumper.jar --format=sql:1.5 zhwiki-20071119-pages-meta-current.xml.bz2 | mysql -u root -p wikidb
接 著會出現 Enter Password , 請輸入你的 MySQL 的 root 的密碼

接著 就會開始進行匯入流程 , 有點久 , 所以請有點耐心
在匯入完成後....

(7)下載 Mediawiki需要的 extensions
ㄟ 還不能好好的看到離線版的維基百科 ,
我們還需要下載Mediawiki的相關 extensions

我們需要透過 SVN去取回相關的 extensions , 當然透過 Firefox 從Web介面也可以取回
到這個網址
http://svn.wikimedia.org/svnroot/mediawiki/trunk/extensions

請 對應以下 目錄結構 , 在你的本機的/var/lib/mediawiki1.10下的手動建立四個子目錄
extensions\
+->ParserFunctions
+->Cite
+->CategoryTree
+->wikihiero
然後到上述網址
http://svn.wikimedia.org/svnroot/mediawiki/trunk/extensions/ParserFunctions/
把之下的 php檔下載並放到對應的目錄下
extensions\
+->ParserFunctions\

(以下類推 , 自己作)
http://svn.wikimedia.org/svnroot/mediawiki/trunk/extensions/Cite/
http://svn.wikimedia.org/svnroot/mediawiki/trunk/extensions/CategoryTree
http://svn.wikimedia.org/svnroot/mediawiki/trunk/extensions/wikihiero

如 果你想要使用 SVN 一次把目錄跟檔案拉回來也是可以 , 請參考最下方的參考文件說明

(8)修改 LocalSettings.php
執行以下指令
sudo gedit /etc/mediawiki1.10/LocalSettings.php
加上以下幾行
require_once("$IP/extensions/ParserFunctions/ParserFunctions.php");
$wgUseTidy=true;
require_once("$IP/extensions/Cite/Cite.php");
$wgUseAjax = true;
require_once("$IP/extensions/CategoryTree/CategoryTree.php");
require_once("$IP/extensions/wikihiero/wikihiero.php");
然 後存檔離開

*注意事項:
在Windows 上修改 LocalSettings.php 要小心 ,特別是如果你用記事本(NOTEPAD.exe)修改存檔的話 ,
小心出現存檔後 ,你的 Mediawiki 會出現 甚麼 header 已輸出的錯誤訊息 ,
那是因為php 會預設使用 UTF-8編碼存檔 , 但是Windows上的UTF-8據說有些古怪 ...,
如 果你不幸碰到了 ,請下載 UltraEdit試用版 , 來重新開啟 Localsettings.php
然後透過 UltraEdit的轉碼功能 轉換 ,然後存檔

(9)開啟你的Mediawiki , 就可以看到離線版的中文維基百科
http://localhost/mediawiki

使 用心得, 發現有些分類還是沒有在本機上 , 而且發現簡體中文的條目數竟然多過繁體中文 , 所以像是有些公司的介紹 ,即便是全球化公司 , 上面的內容也只提到大陸的據點 ,而不會提到台灣

*參考資料
官方網頁參考資 料
http://meta.wikimedia.org/wiki/Data_dumps
< 這一篇 , 有十分詳盡的參數修改說明 , 包含 MySQL參數的修改 , 如果你要匯入英文版的維基百科, 建議照著作>

這裡 就提到為甚麼要提供維基百科的 dump 出來
Wikimedia provides public dumps of our wiki's content:
  • for archival/backup purposes
  • for offline use <-- 為了可以離線使用
  • for academic research
  • for republishing (don't forget to follow the license terms)
  • for fun! <-- 為了高興 ,好吧...
所以個人安裝 離線版的維基百科來使用是完全合法的....不過要注意授權

我參考的 另一邊大陸網友的說明文章(架設Wikipedia的本地鏡像)
http://www.xxlinux.com/linux/article/network/server/20070904/9623.html


終 於把它寫完了, 我的步驟基本上都是測試過的 , 包含 MySQL沒有像參考網頁那樣去異動任何參數 ,也可以成功完成(剛好因為 中文維基的檔案比較小 幾百MB)

好吧...好好享受你的離線版維基百科
<其實, 我只是想要離線看 編輯手冊....>

2007年12月9日 星期日

在UBuntu 7.10 上安裝設定 UBuntu Mediawiki

在 Ubuntu 7.10 上安裝 UBuntu 版的 Mediawiki 很簡單 , 只需要跟我這樣作

我查過 國外的討論區 , 或者是 大陸那邊的討論區 , 他們的安裝設定都太過繁瑣 ,
而且不保證可以成功

如果你想在 UBuntu 上面安裝 Mediawiki , 就跟著我按照以下的步驟進行
以下會用幾乎是笨蛋法的方式(就是透過 Synaptic套件管理程式 去完成大部分的安裝步驟)

要安裝 Mediawiki , 共有以下幾個套件主體需要安裝
  • MySQL
  • Apache
  • PHP5
  • Mediawiki

(I)安裝 MySQL
使用 系統->管理->Synaptic套件管理程式 搜尋 mysql ,
然後選擇 以下三個 , 選擇之後 , 系統如果提示要安裝其他附屬套件 , 就回答 是
mysql-server
mysql-client
mysql-admin
安裝過程 , 系統會詢問 MySQL 的 root 的密碼 , 請您輸入您要的密碼(自己要記得...)

(2) 安裝 Apache2
使用 系統->管理->Synaptic套件管理程式 搜尋 apache2 ,
然後選擇 以下這一個 , 選擇之後 , 系統如果提示要安裝其他附屬套件 , 就回答 是
apache2

安裝完成後 , 請確認安裝是否成功 ,
開啟 Firefox 輸入 http://localhost , 如果成功會看到以下的畫面


















(3)安裝 PHP5
使用 系統->管理->Synaptic套件管理程式 搜尋 php5 ,
然後選擇 以下這兩個 , 選擇之後 , 系統如果提示要安裝其他附屬套件 , 就回答 是
php5
php5-mysql

開啟 Firefox 輸入 http://localhost , 如果成功會看到以下的畫面
<畫面上會多出PHP 的字樣>


















建立測試的php 頁面 , 我們開啟gedit 輸入以下內容 然後存檔成 index.php














開啟終端機視窗 , 輸入以下指令
cd /var/www/
sudo mkdir myphptest
sudo cp ~/Desktop/index.php /var/www/myphptest/

開啟 Firefox 輸入 http://localhost 應該可以看到 多了一個連接myphptest , 點進去 ,



















應該會正常出現畫面 標題會是 Hello World


到此確認 Apache + PHP5 安裝成功
為何會多作這個測試 , 是因為有的時候 , 我們在安裝php5 + apache 時 , 系統並沒有正確的吃到設定值
<之前就是跟著國外網站或是大陸網站改了一堆設定值後 , 發現有問題 , 所以才多此測試>

<是的 , 使用 Ubuntu 內建的套件 , 你千萬不要太勤勞 , 自己去改設定>


(4)安裝 Mediawiki 檔案
使用 系統->管理->Synaptic套件管理程式 搜尋 mediawiki ,
然後選擇 以下這個 , 選擇之後 , 系統如果提示要安裝其他附屬套件 , 就回答 是
mediawiki

裝完請重開機 , 很笨 , 但是可以確保設定檔沒問題...

(5)唯一的手動設定修改
開啟終端機視窗輸入以下指令
cd /etc/mediawiki1.10
sudo gedit apache.conf

只需要將 #Alias /mediawiki /var/lib/mediawiki1.10 前面的 # 拿掉就可以了
改成 Alias /mediawiki /var/lib/mediawiki1.10
然後存檔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接著執行以下指令重新啟動 Apache2 , 讓mediawiki 的設定生效
sudo /etc/init.d/apache2 restart


(6)設定Mediawik
開啟 Firefox 輸入 http://localhost/mediawiki/
會出現以下畫面 , 請直接點選畫面上連結進入設定畫面























看到以下(1) 的提示 , 表示你的環境設定是 OK 的可以進行安裝 Mediawik
在(2) Wiki name 欄位輸入你的 Wiki 名稱 , 我的設定值是 myDemoWiki
在(3)Language 欄位 選擇zh-tw 中文(台灣) , 當然預設值是en 英文 , 你可以直接用預設值
在(4)Password 密碼欄位 , 輸入你的Wiki 管理者(WikiSysop使用的密碼 , 請輸入 , 自己要記得




接著下拉畫面 , 在 Database config 的地方
在這裡 , Mediawiki 會建立一個DB Name 為 wikidb , 然後DB User 為 wikiuser
請在(5) 的 DB Password 欄位輸入給 wikiuser 使用的密碼

然後在(6) Use superuser account 這裡打勾 , 因為
然後在(7) 的地方填入mysql 的 root 帳號的密碼

<這裡不需要手動預先建立 wiki 需要的DB 跟 User >

然後按下(8) Install MediaWiki




如果一切順利的話 , 你會看到以下畫面 ,
在(A) 的表示安裝成功,
沒問題的話 , 我們就點選 (B) this link 進入 Mediawiki






















在安裝設定的初次畫面中 , 你會在首頁 http://localhost/mediawiki/index.php 看到以下畫面
請開啟終端機視窗 , 輸入以下指令
sudo -i
mv /var/lib/mediawiki1.10/config/LocalSettings.php /etc/mediawiki1.10/
注意 , 上面的路徑 , 是跟UBuntu Mediawiki 目前安裝的版本有關 , 如果你的版本不一樣的話 , 請修改你的指令

請注意看一下下圖,如果你沒有執行上面那兩行指令的話 ,應該會出現下面的提示畫面
請你搬移 config目錄下的 LocalSettings.php 到上一層目錄(
/var/lib/mediawiki1.10/)

但是請往上一張圖去看 ,剛剛安裝完畢的提示訊息是請你把
config目錄下的 LocalSettings.php 搬移到 /etc/mediawiki1.10/目錄下
這兩者 其實都可以 , 但是UBuntu的設定慣例會比較偏向所謂的Server設定方式 ,也就是把設定檔統一放到 /etc/的對應目錄下 , 然後設定所謂的 連結 , 指過去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重新整理 你的 Firefox , 或者是重新輸入 http://localhost/mediawiki/index.php 就可以了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附記事項:
1.為何這裡一直說是 UBuntu 版的 Mediawiki , 因為 它會跟你從 Mediawiki 下載回來的 Mediawiki 的安裝設定程序不太一樣 ,
UBuntu 版的套件 , 會把原來的來源 , 拆成 設定檔 , 程式檔 , log 檔 , 變數等等 ....
會跟原始的套件位置不太一樣
UBuntu 版的 Apache2 跟你從Apache下載回來的 Apache2 , 目錄位置會不太一樣

不過 , 反正用 UBuntu 就是要省事 , 能夠不要去動設定的話 , 就不要去動

2.這整個的安裝步驟中 ,
嚴格的來說 , 我們只有真的手動去修改了一個設定檔 apache.conf (/etc/mediawiki1.10/apache.conf)
跟手動搬移了一個
LocalSettings.php (不過不管你用那一版都需要作這件事)

所以在 UBuntu 7.10 上安裝 Mediawiki 沒有太複雜 , 按照上面的步驟作就一定會成功...

2007年12月8日 星期六

挑選 Notebook 筆記型電腦的幾項選項指標

這兩天資訊月要閉幕了 , 想搶便宜的可以去看看

挑選 Notebook 筆記型電腦的幾項選項指標
1.螢幕大小 (  12" , 13.3" , 14" , 15" )
2.重量     (   1.5 kg , 2kg , 2.5kg , 3kg)
3.出風口位置 (左方 , 右方 , 正後方)
4.熱度     
5.風扇音量

檢查項目: 螢幕是否有亮點

1.螢幕大小 (  12" , 13.3" , 14" , 15" )
螢幕越小 ,當然體積也會小 , 重量也會變輕 , 但是字體也會變小...
所以怕傷眼的還是挑自己能夠接受的大小
<注意事項: 有些超輕薄機型會沒有內建光碟機 而必須外接光碟機 , 所以要注意>

2.重量     (   1.5 kg , 2kg , 2.5kg , 3kg)
機器當然是越輕越好 , 但是也會看你選擇的螢幕大小而影響( 2 ~ 2.5 kg 大概是一般可接受值)
      

3.出風口位置 (左方 , 右方 , 正後方)
出風口在正後方是最好的 , 不管左手或是右手都不會吹到熱風

4.熱度
把手放到鍵盤跟面板區 , 摸摸看會不會太燙...自己會不會受不了(現在可是冷冷的冬天 , 到夏天你就知道...)
   
5.風扇音量
在一間小房間 , 如果你一直聽到風扇呼呼的聲音 , 那可真的會令人受不了
(不過在資訊月會場現場太吵了 , 所以聽不出來...)



ㄟ , CPU , 記憶體 , 硬碟大小 , 獨立顯卡 , 怎麼都沒提?
現在的CPU 其實速度已經都差不多了 , 告訴我 2.0 GHz 跟 1.8 Ghz 對你的差別在哪裡?

記憶體 , 現在的資訊月機種都是 1 GB 起跳 , 只有少數是512 MB , 而且還會再送你 1 GB
以一般使用者來說都夠了

硬碟 120 GB 跟 160 GB 硬碟對一般使用者來說也都夠了

獨立顯卡 , 除非你玩 3D遊戲或是繪圖軟體
否則對你的影響也不大

所以我把前面 5 項列為重點指標 , 其他像品牌或是價格 ,
如果當你已經先決定好前面 5 項指標了, 你就有一些基本選擇了

假設有兩台機器 , 一台是 Acer 一台是華碩 , (或者再舉其他品牌  Toshiba , Thinkpad 這裡只是舉例)
但是前五項指標中 , 某一台機器的熱度比較高 , 風扇比較吵 , 請問你會選那一台?
你還是會先挑品牌嗎?

當然這些是我個人的觀感 , 剛剛幫妹妹(一般使用 , 無特殊需求)這些指標讓她挑好一台筆電 買好使用中